生物化学技术应用的进展(生物化学是如何在现代新技术的帮助下飞速发展的)

导读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生物化学技术应用的进展,生物化学是如何在现代新技术的帮助下飞速发展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生物化学技术应用的进展,生物化学是如何在现代新技术的帮助下飞速发展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有自己的现代生物化学是本世纪20 年代的事。

2、最初是个别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开始讲授生物化学。

3、1924 年吴宪主持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后,才开始有生物化学的研究。

4、随后各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华西医学院)亦先后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并从事研究,少数农学院亦开始讲授生物化学或营养学。

5、此外,个别研究单位如上海雷斯德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等分别设置了生物化学研究室。

6、1945 年内迁成都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创设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生物化学研究所,正式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7、1949 年后,生物化学教学在国内全面展开。

8、各医学院校都开设生物化学课程,不少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都相继设立了生物化学专业,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专门从事科研的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也设立了生物化学研究室,还有几个大学设立了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化学研究室。

9、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王应睐是1949 年后把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建立起来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0、他在亲自参加实验室工作的同时,以更大的精力从事培养人才、组织队伍、制定规划,以发展我国的生物化学事业。

11、1949 年以前,中国的生物化学研究,主要在血液和营养分析研究上。

12、从国际上看,生物化学在三四十年代发展很快,尤其在酶、中间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方面有很大进展。

13、50 年代,核酸、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蛋白质晶体衍射的进展,使生物化学研究处于一个大飞跃的时期。

14、从国内情况来看,各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不仅人才少,仪器设备也十分缺乏。

15、王应睐感到,要迅速扭转这种状况,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组织一支有实力的队伍,要有一个坚强的集体。

16、因此,王应睐首先争取一批在国外工作的学者回国,以他们为骨干,逐步组织和培养一支自己的生物化学专业队伍。

17、    王应睐设法与国外的老同学、老朋友取得联系。

18、第一位是邹承鲁,邹承鲁和王应睐是同学,王应睐曾介绍邹承鲁到他的导师凯林教授实验室当研究生。

19、1951 年,邹承鲁回国,立即在王应睐任副所长的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开辟了酶化学研究工作。

20、经过邹承鲁的介绍,王应睐又认识了曹天钦。

21、1952 年,曹天钦也从英国回来,在王应睐的所里开展了蛋白质研究工作。

22、王德宝和王应睐在中央大学共事过,王德宝去美国后,两人还经常保持联系。

23、1954 年,王德宝历经曲折回到祖国,王应睐立即让他组织力量,开展了核酸的研究工作。

24、接着钮经义、周光宇等科学家也陆续到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工作。

25、这样,在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酶、蛋白质、核酸、代谢等方面的研究体系,并培养了如彭加木和伍钦荣等一批年轻专家。

26、    1958 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成立,王应睐任所长。

27、从此,生物化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先后于1965 年和1981 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两项重大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王应睐分别担任这两个协作组的组长),使中国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水平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28、这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1982 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1989 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9、王应睐积极参加并主持制订了全国历次科技规划中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部分的规划,并主动承担任务。

30、他所领导的生物化学学会、学报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对组织推动全国的生物化学研究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