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的结构介绍图 名称(蒙古包的结构)

导读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蒙古包的结构介绍图 名称,蒙古包的结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蒙古包主要...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蒙古包的结构介绍图 名称,蒙古包的结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2、 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

3、 哈那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小,最少有四个,数量多少由套瑙大小决定。

4、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其一,是它的伸缩性。

5、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

6、一般习惯上说多少个头、多少个皮钉的哈那,不说几尺几寸。

7、皮钉一般有十个皮钉,十一个皮钉等等(指一个哈那)。

8、皮钉越多,哈那竖起来越高,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小;皮钉越少,哈那竖起来越低,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大。

9、头一般有十四、十五、十六个不等。

10、增加一个头,网眼就要增加,同时哈那的宽度就要加大。

11、这一特点,给扩大或缩小蒙古包提供了可能性。

12、作哈那的时候,是把长短粗细相同的柳棍,以等距离互相交叉排列起来,形成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小网眼,在交叉点用皮钉(以驼皮最好)钉住。

13、这样蒙古包可大可小、可高可矮。

14、蒙古包要高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窄,包的直径就小;要矮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宽,包的直径就大。

15、雨季要搭得高一些,风季要搭得低一些。

16、蒙古人四季游牧,不用为选蒙古包的地基犯愁,这样的房子是无论如何不能比拟的。

17、由于哈那这一特性,决定了它装卸、运载、搭盖都很方便。

18、其二,是巨大的支撑力。

19、哈那交叉出来的丫形支口,在上面承接乌尼的叫头,在下面接触地面的叫腿,两旁与别的哈那绑口叫口。

20、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每一个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

21、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

22、其三,是外形美观。

23、哈那的木头用红柳,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

24、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25、哈那的弯度要特别注意掌握。

26、一般都有专门的工具,头要向里弯,面要向外凸出,腿要向里撇,上半不比下半部要挺拔正直一些。

27、这样才能稳定乌尼,使包形浑圆,便于用三道围绳箍住。

28、 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乌尼的部分。

29、每半个像个扇形,一般由三到四层毡子组成。

30、里层叫其布格或其日布格。

31、以套瑙的正中心到哈那头(半个横木加乌尼)的距离为半径,画出来的毡片为顶棚的襟,以半个横木画出来的部分为顶棚的领,把中间相当于套瑙了么大的一个圆挖去,顶棚就剪出来了。

32、剪领的时候,忌讳把乌尼头露出来。

33、苫毡的制作讲究看吉日。

34、裁剪的时候,都分前后两片,衔接的地方不是正好对齐的,必须错开来剪。

35、这样才能防止雨水、风、尘土灌进去。

36、里层苫毡子在哈那和乌尼脚相交的地方必须要包起来,这样外面的毡子就不会那么吃紧,同时也使蒙古包的外观保持不变。

37、顶棚裁好后,外面一层周边要镶边和压边。

38、襟要镶四指宽、领要镶三指宽。

39、两片相接的直线部分也要镶边。

40、这样做,可以把毡边固定结实,同时看起来也比较美观。

41、 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子叫围毡。

42、一般的蒙古包有四个围毡。

43、里外三层,里层的围毡叫哈那布其,围毡呈长方形。

44、裁缝围毡的时候,比哈纳要高出一乍。

45、围毡的领部要留抽口,穿带子。

46、围毡的两腿上也有绳子。

47、围毡外边露出来的部分要镶边和压条。

48、东北围毡和东横木相接的地方用压条。

49、有压条的围毡要压在没压条的围毡上面。

50、围毡的襟没压条,也不镶边。

51、 外罩用蒙古语叫胡勒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等级的象征。

52、裁缝胡勒图日格的时候 ,其领正好和套瑙的外圈一般大。

53、胡勒图日格的腿有四个,和乌尼的腿平齐。

54、外罩的襟多缀带子。

55、它的领和襟都要镶边。

56、有云纹、莲花、吉祥图案,刺绣的非常美丽。

57、胡勒图日格的起源很早,从前一般的人家都有,后来才变成贵族喇嘛的专利。

58、门,原指毡门,用三、四层毡子纳成。

59、长宽用门框的外面来计量。

60、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

61、普通门多白色,蓝边,也有红边。

62、上边吊在门头上。

63、门头和顶棚之间的空隙要用一条毡子堵住,有三个舌(凸出的三个毡条),也要镶边和纳花纹。

64、 压绳也叫带子,分内压绳和外压绳。

65、立架木的时候,把赤裸的乌尼横捆一圈的绳子叫压绳。

66、内压绳蒙古包内有四或六根,也用马鬃马尾搓成,较细。

67、这些压绳和乌尼压绳一样粗细,防止套瑙下陷或上翘,是蒙古包顶保持原来的形状。

68、外压绳分为普通八条压绳、网络带子和外罩带子三种。

69、普通压绳比内压绳要粗,外压绳用在苫毡的外面。

70、前面四根,后面四根。

71、网络带子和普通压绳不同,套在顶棚上,从包四周流苏一样垂下来。

72、尤其是顶棚襟边的制作更为精致,垂下来缝压在围毡上。

73、外罩带子是有外罩的蒙古包才有的。

74、有外罩的毡包不用其它外压绳,外罩本身就起了包顶压绳的作用。

75、外罩与其说是苫毡,不如说成是压绳更准确。

76、外罩脚上、领上钉的带子,将顶棚的襟捆压得更妥贴,大风吹不起来。

77、 蒙古包后面总是立着一根光秃秃的木头杆子,人们十分敬重它,平常不准外人走近。

78、 据说,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王流放在北海边。

79、他刚到不久,降将李陵便奉命来劝苏武投降。

80、被苏武痛骂一顿,还要举节棒打他,吓得他慌忙逃走。

81、从此,匈奴王不给苏武饭吃,苏武便自己开荒种粮食。

82、不论是放羊打草、种地做活,还是行居坐卧,出使的节棒一时也不离苏武的身边,日久天长,节棒上的飘带和旄球都磨掉了,他还是带在身边。

83、当地牧民见了,都非常敬佩他。

84、苏武被汉朝迎接回国后,当地人民怀念他,便都在蒙古包后边,立了一根光溜溜的木杆,作为苏武当年时时留在身边的节棒的象征。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